Matthew Dear - Asa Breed 獨立電音浪子的怪誕之作






















才華洋溢的 Matthew Dear 有許多化名,在 minimal 天王 Richie Hawtin 廠牌底下發表作品的化名 False,知名英國舞場 Fabric 的同名音樂品牌底下則用 Audion 的名字發過一張 Mixed-CD,也幫 The Chemical Brothers 及 Hot Chip 此類火燙燙的團體作過 Remix,多產的他讓人實在懷疑他是不是有好幾個分身,能夠在同一年內用好幾個化名發表作品(其中有兩張專輯),還能邊做巡迴演出。























在聽到 Asa Breed 的錄音室版本之前有幸在 Barcelona 的 Sonar Festival 看過現場演出,Matthew Dear's Big Hands 包括 Matthew Dear 還有一個貝斯手外加一個鼓手。現場看起來就像是個 indie band 般,甚至還帶點生澀的味道。但 Matthew Dear 的舞台魅力確確實實無法忽視,邊唱邊跳,搖搖鈴鼓唱完一首歌還要跑回電腦旁切換 backing track,甚至還要邊唱邊把弄 Allen & Heath 的 mixer 來替 vocal 加效果。說實在的,就是帥阿,就算音響 setting 有點爛也無所謂了。

回到錄音室版本,這真的是張怪誕,算是 pop 卻又不太 pop 的作品。沒有好聽到起雞皮疙瘩的吉他, vocal 很 moody 加了很多效果,鋪底的想當然爾是悅耳順暢的跳舞節拍卻硬是要有自己的 style。而這些東東也就讓這張專輯有了融合 indie 和 electronic 的新套路。

如果你聽到 folktronica 會覺得那裝模作樣令人想吐,Matthew Dear 的浪子跳舞路線應該能小小取悅你一番。


Benge - Twenty Systems















來自二十個年頭,二十台機器產出的二十首歌。


"The original idea for Twenty Systems was to set these machines running and hear what they could do with no personal input at all. But none of these machines are capable of working on their own : a certain amount of input has been necessary to create something musical with them.

In the future the inevitable march of technology will see the need for human input in music gradually diminish. Then the challenge for the artist will not be how to distinguish man from the other animals, but how to distinguish the human being from the robot."

Tracklist

1968 Moog Modular
1969 EMS VCS3
1970 ARP 2500
1971 ARP 2600
1972 Serge Modular
1973 Roland SH2000
1974 Oberheim SEM
1976 Yamaha CS80
1977 Yamaha CS30
1978 Roland 100M
1979 Korg Lambda
1980 Trident
1981 Yamaha CS70M
1982 PPG Wave
1983 Fairlight CMI
1984 Oberheim Xpander
1985 Yamaha CX5M
1986 NED Synclavier
1987 Kawai K5M



Underworld - Oblivion With Bells 有機蔬菜自耕農的喃喃自語

Underworld的新東西應該令很多樂迷們引頸期盼,究竟他們能不能回到團中 DJ 團員 Darren Emerson 離團之前的榮光?























如果你期待的是 Underworld 將會回到前三張專輯的跳舞路線,恐怕將會大失所望。Underworld 在新專輯 Oblivion With Bells 裡面又往真正的『樂隊』踏了一步。

開場送上最具排行榜潛力及舞池熱度的 "Crocodile",用熟悉但稍明亮的旋律引出較以往更為肥厚的節拍。但令人驚訝的是隨後送上,空氣感十足的 funky bass 彈奏以及漂亮到可以隨之唱和的歌唱曲調。"Crocodile"為這張專輯開場,也定下了有機化的基調。"Crocodile"樂聲尚未止息就完美地銜接到最值得一聽的 Progressive 樂曲 "Beautiful Burnout",雖然這首歌裡 Hyde 的 vocal 帶著點黑暗 內斂,明亮近乎八零年代的 synthesizer sound 仍然跑出來插花,形成挺有趣的對比,值得一提的是樂曲中段出現的鼓擊相當精彩。

然而從 "Holding The Moth" 就開始了一陣陣的個人私密化的喃喃自語,在 "Holding The Moth" 前段也出現了 Hyde 少見未經過太多處理的聲線,搭上公式化的節奏與 bassline,讓這首歌直到鋼琴旋律出現之前都有些尷尬。"To Heal" 則是如曲名一般的療癒系 filler。"Ring Road" 聽起來像一掛 UK urban 藝人, The Street?Massive Attack?那 cheesy的 main beat 和念唱旋律總是讓人有我以前在哪聽過的感覺。

"Glam Bucket",嗯,很多後生晚輩比這個好很多。"Boy, Boy, Boy" 聽起來像是 indie rock band 首次嘗試電氣化的作品。"Cuddle Bunny vs Celtic Villages" ,另外一首 downtempo filler。

"Faxed Invitation" 以有趣的傳真機節奏開頭,卻長出另一番幽暗氛圍,專輯裡的上乘佳作。"Good Morning Ceckerel" 則是有機蔬菜自耕農喃喃自語的高潮結尾曲 "Best Mamgu Ever" 以標準 trip-hop 曲式替這張作品收尾。

這絕對不是 Underworld 最好的作品,但也能讓人聽見頂峰過後嘗試求變突破的精神,不再只是頂著 techno 天王樂隊的名號繼續在同樣(而且大家都知道無法被超越)的領域裡打轉。而這樣私密的作品,我想大概只能喜歡它,或者毫無感覺吧。


太清楚

現在聽音樂變成一種太奇怪也太小心翼翼的一種的過程。來回巡視著 CD 們的側臉,或者是在 iTunes資料庫裡面上下拖曳,只想找出可以宣洩什麼的特效藥。

很多時候都只是枉然。因為 看/聽 的太清楚都只能帶來無法忍受的醜惡,於是就忍不住降低音量來讓一切變得稍微好一點。

可是這樣就不爽了阿。

呵,是啊。這世上哪有那麼多讓你爽的事?眼睛/耳朵/大腦遮起來可能會好一點......


James Holden @ Piknic Électronik, Montreal 09 09 2007

James Holden 3.5 hour set@ Piknic Électronik, Montreal 09 09 2007


實在不想再說這小子有多厲害啦,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搞出 trance 國歌 Horizon (不過我覺得實在難聽) ,現在不喜歡其他人以為他吃了太多 cheese ,改玩有叮叮噹噹可愛旋律和精巧節拍的未來流行音樂,好聽好聽。

track list:
01. Mathew Johnson - Ultraviolet Dream
02. Closer Musik - Maria
03. Steve Bug - A Night Like This (Hawtin Remix)
04. AFX - Crying in Yur Face
05. Robag Wruhme - Pontifekks
06. Avus - Furry Hat
07. Gary Beck - A590 Beats
08. Delia Gonzales & Gavin Russom - Rise (DFA rmx)
09. Nathan Fake - Stops (Live Mix)
10. ID
10a. Paul Kalkbrenner - Page One
11. Beck - Cellphone's Dead (Ellen Alien remix)
12. Madonna - Get Together (holden remix)
13. ID
14. Cobblestone Jazz - Dump Truck
15. Holden - Idiot Clapsolo
16. Pom Pom - EP29 (a1)
17. Dj Koze - All the time
18. ID
19. Dj Koze vs Sid le Rock - Naked (Dj Koze remix)
20. Dj Koze vs Sid le Rock - Keep it Simple, Stupid.
21. ID
22. ID
23. ID (Ricardo Tobar?)
24. Cobblestone Jazz - India in Me
25. Petter - Left turned
26. Water Lilly - Lady March
27. The Magnificent Spenza - Dia
28. ID
29. Kraftwerk -Aerodynamik (Hot Chip's Intelligent Design Mix)
30. ID (New Holden????)
31. ID
32. Sleep archive - Side D2 of 'hospital tracks' ep
33. ID
34. ID
35. The Tuss aka Aphex Twin - rushup I bank
36. Junior Boys - In the Morning (Hot Chip remix)
37. ID
38. ID
39. Donato Dozzy - Destination eskimo
40. Spooky - Stereo
41. Caribou - Niobe
42. Superpitcher - Tonite
43. Dominik Eulberg - Björn Borkenkäfer
44. Ricardo Tobar - El Sunset
45. Nathan Fake - You are Here (Four Tet remix)
46. Holden - Lump
47. ID
48. ID
49. ID
50. Fairmont - Flight of the Albatros (Reef Carribean 'For The Love Of An Albatross' Mix)



Dubfire 派對後 Deep Dish 雜感

就在上週末,Deep Dish 之一的 Dubfire 又再度造訪台北,個人已經快要記不清楚,他們究竟到過幾次台灣了,而我又參與了幾次?儘管老了腦袋都不清楚了,但有時候,記憶總還是會讓你有些感嘆。

先來點歷史課:Deep Dish乃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初由兩位伊朗裔美國人 Sharam Tayebi 和 Ali "Dubfire" Shirazinia 組成的 DJ/Producer 團隊。早在 95 年就開始發行 DJ-Mix 專輯的他們而後開始嘗試與其他藝人合作,高中時代最紅的歌曲大概就是 DD 與 Everything But The Girl 合作的 "The Future of the Future (Stay Gold)",而這首單曲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收在他們1998發行的第一張專輯 "Junk Science" 裡面。

雖然Junk Science被各大媒體評為當年最具突破的指標性專輯,但是當年的我興沖沖地敗了一張回家,放進我的山水牌床頭音響裡面一聽,媽呀只覺得好芭樂,聽幾次就被我放到冷凍櫃裡面了......

後來1999年在淘兒買了 DD 在自己的廠牌 Yoshitoshi 下面發表的 DJ-Mix 雙CD作品 "Yoshiesque",倒是再度引起我對 DD 的興趣,高明的選曲和段落安排堪稱是 DD 所有 DJ作品裡面偏深沈面的首選,苦悶大學生活許多時候就是聽著這張來度過的。

在同時 DD 也和無數的藝人創作,或者是替他們的歌曲作混音。從最有名,替他們抱回葛來美獎的 Dido - "Thank You",或者是我自認為 DD 難得搞笑帶點嘲諷味道的 bootleg 嗨歌 Eminem - "Without Me",一卡車的混音作品與他們的 DJ 生涯交互影響下,在2001年 Global Underground 發行的 GU021 : Moscow 終於底定了 DD 至今的招牌風格:什麼都來一點卻什麼都好聽的 House音樂。

2003年開始幾次 Deep Dish 雙人一同來台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不管是在已歇業的 2F 或者是在世貿舉辦的派對都是台下叫好聲不斷。但 Sharam 和 Dubfire 的放歌水準卻有一段不小的落差,也許是風格上的妥協使然,Dubfire 一直都沒辦法有正常的表現。

在去年交出漂亮的第二張專輯 "George Is On" 之後,DD 開始各自發展各自的音樂事業。而他們各自的作品恰恰好反應了 DD 前面幾次來台表演的內容:Sharam 仍然待在 Deep Dish 風格裡面悠然自得,Dubfire 則是迫不及待想要闖出一番新局面。

2007年10月,Dubfire 再度來台表演,除了現場聽到 Dubfire 新作品 "RibCage" 和 "Roadkill" 令人興奮之外,其餘卻是平鋪直敘還帶點照本宣科的味道......當然與以前的他相較起來進步很多,只是希望他早日找到自己的定位與風格。

最後,說了這麼多之後,我又憑什麼批評這麼努力突破現狀的創作人呢?也許只是有些感慨。

補充資料:

台灣的 Deep Dish 派對
Deep Dish @ 2F , Dec. 27, 2003
Deep Dish @ WTC2, Dec. 25, 2004
Deep Dish @ Luxy, Dec. 16, 2005
Dubfire @ Luxy, Jun. 03, 2006
Sharam @ Luxy, Mar. 07, 2007
Dubfire @ Luxy, Oct. 12, 2007

DJ Mag 百大 DJ 排名
1997 - No.99
1998 - No.42
1999 - No.44
2000 - No.19
2001 - No.10
2002 - No.16
2003 - No.10
2004 - No.10
2005 - No.8
2006 - No.10

2007個人創作
Sharam - "Party All The Time", "The One"
Dubfire - "RibCage", "Roadkill"

《色|戒》 單純異男旁觀雜感



在一片叫好聲及新聞炒作之下,連高中生都三五成群結伴欣賞李安的華語大作《色|戒》。等待入場之時不知道是否是心理作用,買票進場的觀眾似乎和我一樣都帶著興奮緊張的神情,準備享用李安精心烹製的視聽饗宴。

結果整場電影看下來,我卻像自覺是個因為失禮而被扔在長桌角落的賓客,邊嘗著食物又要嫌這嫌那。暗地還懷念起上次作客時有幸體會那股悠長極富變化,後而回甘的滋味。最糟糕的是,瞧瞧四周那一張張陶醉的臉,也許材料根本沒有你想的那樣呆板不新鮮,而師父的火候也恰到好處,一切都是因為你的舌頭失了準。

我討厭這種被遺棄的感覺。

百般無賴

一個無賴的日常生活通常是這樣的:

早上心不甘情不願地起床,拖拖拉拉地到火車站搭火車,台北車站下再轉公車塞到公司。通常走進辦公室會發現,除了老闆之外我是最晚到的。

走到部門小辦公室包包丟著,電腦打開開始收信,通常是幾十封到上百封信。讀(回)完信,東摸西摸,中午加入上班族殭屍一般的覓食行列,一邊納悶著為什麼其他公司的妹都比較正,一邊考慮今天要不要吃些不一樣的。不過還是殭屍一般地老是到同樣幾家店吃飯。

無賴這時會看看其他上班族,覺得自己實在很無賴。

下午處理老闆交代的雞毛蒜皮(如果有的話),心情好就打開機器摸一摸,心情不好就神遊到下班。回到家吃過晚餐通常已經八點多了。

稍晚躺在床上,心裡的無賴指數升到最高點。